■本報記者 黃楊子
8月12日,記者來到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剛剛投用的兒科綜合樓一層。急診搶救室電話不時響起。“120來了!”醫護人員火速趕往門口,一陣撕心裂肺的孩子哭聲傳來。陪同的父母一臉焦急:“她從床上摔下去了,現在手上有傷,不知道頭有沒有磕著。”
兒急危重醫學科主任醫師朱曉東說,僅這一天,急診搶救室就接診了8名患兒。“疫情以來,兒科門急診均發生了重大變化,以呼吸道為主的疾病明顯減少,戴口罩、勤洗手的確對預防相關疾病有益。但必須提醒,尤其是暑假期間,家長應該更加注意孩子的安全。”
11日深夜,朱曉東接到電話:一名家長在地下車庫停車時誤踩油門,直接撞上墻壁。“家長沒事,駕駛座的安全氣囊彈了出來,可5歲的孩子在后座,沒有使用安全座椅,直接導致顱底骨折。”他對這樣的病例很痛心,“暑期不少外出旅游的家庭,都應關注兒童安全座椅問題,切勿樂極生悲。”
高溫炙烤下,孩子離不開空調。然而,“一身大汗對著空調猛吹”不僅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,也會造成胃腸道疾病。朱曉東建議,家中空調設定在26℃為宜,每天9時前、18時后保證約30至40分鐘開窗通風,多帶孩子在綠地、公園等空曠場所運動。“此外,每天10時至17時不建議戶外活動,以免造成脫水、中暑等。”
兒骨科主任醫師楊璇介紹,近段時間以來,大約每天白天都有30—40名急診患兒,晚間大約還有20—30名,以創傷為主。“諸如被門夾了、被掉落的硬物砸到了,還有各種類型的運動損傷。”長時間宅家后的暑假,不少孩子迫不及待開始運動。楊璇說,從小學至初中年級學生是受傷的高發年齡段。暑假伊始,楊璇接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病例:五年級學生小張在家中崴腳,竟造成大腿骨折。“一般來說,青少年摔傷后骨折大多是病理性骨折,但檢查后發現,患兒骨質疏松。”如今,經過治療和休養,小張的傷口基本痊愈,還需要再進行一些康復訓練。
楊璇說,雖然受到疫情影響,但目前兒骨科門診量已與往年基本持平,“我主要做足踝方面的疾病診療,暑期以來,集中復診的患兒尤多,且大多來自外地”。據悉,足踝先天性畸形患兒發病率約千分之一,新華醫院兒骨科常年接收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患兒。“此外,本地家長帶孩子前來篩查脊柱側彎、扁平足等與步態相關的疾病也日趨增多,天熱穿著較少,的確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形體問題。”也正因此,脊柱手術量在暑期明顯上升,60張床位已全滿。
隨著開學臨近,各地中小學對出省后14天隔離期都有相關要求,楊璇認為,本周將是患兒暑期就診的最后一個小高峰。她提醒家長:“孩子靈活性降低、運動量不足容易造成身體協調性變差,受傷的孩子中小胖子比較多。”她表示,1994年自己剛入職時幾乎只能在文獻中看到的股骨骺滑脫病例,僅這個暑假就收治了2名,“該疾病多發于肥胖的青春期患兒,也屬于一種骨折。因此,家長應注意,切勿讓孩子暴飲暴食,多吃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均衡,保證每天半小時至1小時的運動。”
(責任編輯 :支艷蓉)